水產養殖調水原理是什么
再生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后,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,滿足某種使用要求,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。和海水淡化、跨流域調水相比,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。
從經濟的角度看,再生水的成本最低,從環保的角度看,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,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。
水產養殖調水方法是什么
為什么都說養蝦先養水呢?水是蝦生存和發育的大環境,可想而知其重要性。其實養蝦失敗很多既不是因為天氣,也不是因為污染,而是因為施肥、施菌、養水,應激,補鈣,消毒、解毒,抽水、底改,增氧,排污等日常工作沒有做得仔細,沒有做得到位。沒做到科學合理。長期這樣就導致了水和蝦處于危險的隱患狀態,然后天氣突變只是個導火索。今天,我們就主要來談談養水的問題!
一、分辨水色好壞的標準
首先好藻分為兩種,硅藻、綠藻比較常見。平常肥水就以綠藻為標準來肥就好了,因為硅藻是專業貴族才去研究的,硅藻需要氮,磷,鉀,有機,無機肥有很好的比率才能穩定硅藻水質。所以我們主要肥綠藻,只要水色看上去有明顯綠色占主要顏色的就是好綠藻(藍綠除外) ,不管你的水是茶綠,黃綠,翠綠,濃綠都好,只要不濁那就都是漂亮水。
二、水質出現問題因素分析
1、時間上掌握得不夠準確
什么時候追肥,什么時候施菌,什么時候消毒,什么時候增氧、底改,什么時候抽水等等把握得不夠準確,存在盲目性。
在施肥方面:什么時候追肥,許多人的做法都是根據水色或經驗來確定,或者每隔3-5天就追肥一次,這些做法很好,但都不夠準確,如果改為根據上述施肥之后再觀察pH值變化的規律結合水色、天氣等因素來確定就準確得多了,因為每次追肥之后pH值都會逐日上升,升到峰值就會逐日下降,如果等到pH值降得太低才追肥,水已經變清,藻類太少而且老化,就會增加肥水的難度,如果pH值才剛剛下降,水色還很好,藻類生長還處在旺盛狀態,這個時候追肥就沒有必要。
掌握了這個規律,把追肥的時間點掌握在pH值下降到一個最適宜的時間,這才是最佳的。雖然每口塘的情況有所不同,而且pH值的掌握也要隨著天氣或季節的變化而變化,但原理是一樣的。實在太低7.3以下就要潑點石灰了調到正常值(7.88.6)再肥。
掌握了這個方法,就可以做到規范追肥,準確追肥,就會避免pH值的大幅度波動。ph最好天天測量兩次(早晚)。
2、菌選擇不當
在施菌方面:首先要明確施菌的目的,因為每種菌的功能跟用量都不一樣。如果施光合細菌的目的是為了抑制藻類繁殖過快或凈水,那么正常量。如果是分解表層水贓物,死藻,泥屁的翻倍用,反正不耗氧用多點都沒事,分解出來的營養素是藻類所需的,所以肥水可以適當加光合細菌。在所有蝦藥中假貨最多的就是光合細菌了(個人看法)所以要學會判斷哪家公司是好的,方法有三,看,聞,實驗。
看,主要是看顏色為淡紅和深紅。
聞,光合菌都有臭味,是菌體發出的臭味,淡淡的,用鼻子去靠近聞才很臭,這就是真的,如果一開瓶就一股刺鼻臭味,要么是假的,要么是添加劑占大部分。
要做實驗的話,很簡單,光合細菌不溶于水,直接拿一杯透明水,加點光合細菌進去,真貨就不溶于水。
不同的菌類所需要的環境都不一樣,比如有害的弧菌喜歡低氧的環境,有益的芽孢桿菌、硝化菌是好氧菌,在溶解氧充足條件下,就會促進有益菌的繁殖,弧菌就被抑制,反之如果溶解氧低,有益菌就被抑制,弧菌就會大量繁殖,所以什么菌類占優勢,決定的因素是溶解氧的多寡,而不是菌類之間競爭的結果.。
1.光合細菌作用最多;
2.芽孢桿菌處理水質作用最好;
3.硝化菌,反硝化菌處理亞硝酸鹽超標最好;
4.放線菌,糞鏈球菌底改比較理想(芽孢加費石粉也底改)。
3、消毒換水
養殖期間在消毒方面:不要把消毒固定為多少天,養蝦過程是否要消毒用什么藥消毒只能是根據蝦塘的情況來決定。有的情況是不必要定期消毒的,比如進水之前塘底經過暴曬,進水之后經過徹底的水體消毒,以后水質一直都很好很穩定,溶解氧一直都很充足,就不必要消毒,如果消毒就等于沒事找事。
另外,蝦大量脫殼、藻相變化、惡劣天氣、溶解氧低、氨氮亞硝酸超標等,這些情況也不適宜消毒。
在抽水方面:原則上是宜慢不宜快,能用小水泵就不用大水泵,能用水泵抽的就不要直接海里從水門進,宜白天抽不宜晚上抽。抽水要有一個過程,即循序漸進逐步適應,盡量把應激降到最低。
在抽水過程中,一旦發現有較多蝦在水口處逗水應立即停止抽水,因為這種情況說明蝦塘的水質底質已經有問題,說明蝦準備有病,這個時候任何刺激都會使蝦病加重,如果不立即停止抽水,4-5天后就會暴發蝦病。
4、增氧
在增氧方面:要把握好四個字:充足、均衡。溶解氧不足,增氧機的作用是從蝦塘溶解氧的實際出發,陰雨天要多開,晴天少開,晚上多開,白天少開。土塘的溶氧主要是來自于藻類的光合作用放氧,由于藻類的光合作用因天氣變化而變化,因晝夜而變化,所以增氧機的使用也要隨著這些變化而變化,這種變化并不是為了節約而是為了保持溶解氧的均衡。
增氧劑的作用除了停電或缺氧浮頭等應急使用之外,更多的是用于調水,比如水質變壞,連續陰雨天、臺風、大東風、使用芽孢桿菌等等,這些情況晚上必須使用增氧劑。
首先,好菌,好藻,蝦,水底有機物,都需要耗氧特別是凌晨。一旦有氧氣不足首先缺氧的是1.底質 2.菌3.藻 4蝦。
一定要記好這個順序,所以底質最先嚴重缺氧,有害菌體就大量在水底繁殖,如果藻也缺氧,加上天氣那有害藻繁殖更厲害,如果已經到了蝦也浮頭缺氧,那整個塘都處于缺氧狀態,這時的水體就是弧菌,甲藻,裸甲藻,邊毛藻,金藻的天堂了,你說水能不濁嗎,能不黃嗎?能不紅嗎?水能不壞嗎?
三、水質處理
既然上面說到不好的水色了,我就跟大家說說我以往的處理方法吧,效果個人覺得還是可以的,不管是黃濁水,綠濁水,黃色水,紅色水,黑褐色水,其實原理都是有害藻肥起來了,綠藻被壓下去了。